发布日期:2025-02-15 00:26 点击次数:132
1955年9月10日,在许光达的办公室里股票杠杆怎么操作,电话突然响起。许光达接起后,里面传出一个严厉的声音:"你是怎么搞的?这不是胡来嘛。"
1955年9月10日下午,许光达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彭德怀严厉的声音。
"你是怎么搞的?这不是胡来嘛!"彭德怀带着怒气说道。在这通电话里,许光达向彭德怀解释了他要求降低军衔的原因。
195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实行军衔制度,第一批授衔的将领中,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
然而,面对这个崇高的军衔,许光达却主动向军委提出了降衔申请。这份申请很快引起了彭德怀的注意,他认为许光达完全有资格获得大将军衔。
在建国初期,军衔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规范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这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许光达提出降衔的理由很简单:"给我定大将,太高了,我根本不够格。"。
彭德怀作为许光达的老战友,深知他的军事才能和作战经验。在西北战场上,许光达指挥的部队屡建战功,尤其在宜瓦战役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从1947年开始,许光达就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作战。在清涧城战役中,许光达采用巧妙的战术,不仅攻克了易守难攻的清涧城,还活捉了敌军师长。
这些战绩让彭德怀对许光达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兰州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专程来到兰州,对许光达的指挥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通电话的最后,彭德怀用三个字给出了明确答复:"不同意。"这简短的回答,体现了彭德怀对许光达的信任和肯定。
在许光达的军事生涯中,黄埔军校是他成长的第一个重要舞台。1926年,许光达进入黄埔军校就读炮兵专业,开始了他的军事理论学习。
在黄埔军校期间,许光达系统地学习了炮兵战术、火炮构造等专业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2年,一次重伤改变了许光达的人生轨迹。在组织的安排下,他被送往苏联治疗,这次经历为他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
在苏联期间,许光达先后在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东方大学深造。他不仅学习了坦克构造和作战原理,还掌握了现代化军事理论。
这段在苏联的学习经历,让许光达成为了一名既懂炮兵又精通装甲作战的军事专家。
1947年,许光达在西北战场上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面对清涧城这个易守难攻的据点,他采用了独特的战术方案。
清涧城战役中,许光达先后夺取了笔架山和倒吊溜两个制高点。随后,他又巧妙地劝降了同为黄埔校友的敌军师长廖昂。
1948年的宜瓦战役,更是体现了许光达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根据敌军援兵的行动速度,灵活调整攻击节奏。
这种"打援"战术非常奏效。当敌军援兵速度快时,许光达指挥部队轻打,当援兵速度慢时,就加大攻击力度。
这样的战术运用,成功将敌军四个旅、八个团引入包围圈,最终一举攻克了宜川。宜瓦战役的胜利,让许光达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毛泽东意识到中国急需建立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这时,彭德怀向毛泽东推荐了许光达。
许光达的经历恰好符合这个需求:他既有黄埔军校的炮兵教育背景,又在苏联接受过专业的坦克训练。这样的经历让他成为组建装甲部队的最佳人选。
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正式成立,许光达被任命为装甲兵司令。这个任命标志着他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此,许光达开始致力于中国装甲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他将自己在黄埔军校和苏联学到的专业知识,全部用于装甲部队的建设中。
装甲部队的组建工作并不轻松。许光达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人才培养、装备建设等多方面的挑战。
但是许光达的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为装甲部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装甲部队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
许光达的革命生涯始于1925年,那年他在长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选择,奠定了他此后人生的全部方向。
1926年,在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提出了限制共产党的《整顿党务案》。面对重新登记党籍的要求,许光达在登记表上写下了"死不退出共产党"的誓言。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许光达辗转寻找党组织,从未动摇过信仰。
1932年的瓦庙集战斗,是对许光达意志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在这场战斗中,他为了挽救战局,亲自到前线指挥。
一排子弹击中了他的胸口,距离心脏只有十厘米。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样的伤势几乎等同于死刑判决。
更严峻的是,医院里连一滴麻药都没有。医生们不得不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为许光达进行了三次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中,许光达咬着毛巾,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痊愈后,他继续投身革命事业,在各个战场上建立功勋。
许光达对军事事业的追求从未停止。从黄埔军校的学员,到红军的将领股票杠杆怎么操作,再到新中国的装甲兵司令,他始终保持着学习和进步的态度。